隨著環保要求的提高、紡織行業新技術的全面發展,最近3年,上漿技術進步不僅僅表現在少用、不用PVA漿料上,在工藝技術方面也發生了不少變革,取得了一些成效。其中,采取低溫度漿液上漿、低上漿率上漿新工藝技術具有顯著優點,不僅節能降耗、環保性好,而且還適用于新型纖維紡織品織造技術體系。
1、漿紗基本原理
漿紗是將一類用于經紗上漿的紡織漿料材料,調成水分散性漿液,浸潤施予經紗,烘干后漿料在紗線內部纖維之間起黏結作用,在紗線表層纖維上覆蓋的漿料起成膜作用。漿料組分主要由高分子成膜物質構成,輔之以改善漿紗性能的助劑,賦予經紗增強保伸、耐磨、貼伏毛羽的作用。
2、低溫度漿液上漿工藝
低溫度漿液上漿工藝關鍵在于低溫。傳統的高溫上漿工藝是高溫調煮漿料及高溫漿液上漿,將淀粉漿料等原料徐徐投入冷水中,均勻攪拌,加溫到95℃以上,定濃定積后輸入漿槽保溫即可使用。低溫度漿液上漿的工藝溫度是指從常溫(室溫)到傳統的高溫上漿工藝溫度之間區域范圍的溫度,可以劃分為3個小域:中高溫、中溫和常溫。
低溫上漿漿液溫度區域劃分
低溫度漿液上漿需解決以下問題:在較低溫度下,淀粉漿料等材料能成漿并且均勻,不需要高溫煮,或者高溫煮后不需要高溫維持;在較低溫度下,漿液不會發生難流動、不滲透甚至凝凍現象;在較低溫度下,原棉纖維蠟質阻礙漿液滲入經紗等現象不會發生。因此,低溫上漿過程需要漿料性能有所改變,形成有利于低溫上漿的因素:漿料分子具有更多的親水基團,在較低溫度下即可分散于水中,并且不會逆向聚集;漿料分子量降低以獲得低溫流動性,通過表面活性劑、酸堿度等因素調整改善漿液潤濕滲透性。
低溫度漿液上漿工藝不需要高溫煮漿、保溫,可節約蒸汽能源。隨著新型纖維紡織品開發潮興起,如漢麻、彩棉、竹漿纖維、天絲TM、木代爾、大豆蛋白纖維、牛奶蛋白纖維、珍珠纖維等經紗產品,其特點是容易吸漿、不耐濕熱、易原纖化、高溫長時間變硬變黃等,降低溫度上漿的優點可以在上漿、織造過程及織物品質中直接體現出來。一般應用中高溫、中溫上漿方法處理此類產品,在一些研究中上漿率也有降低。
低溫度漿液配制仍然以不用PVA、而用環保漿料配制為原則。低溫度漿液上漿工藝的漿液配制和上漿分為兩個方案:淀粉漿料為主的方案,中高溫、中溫上漿,上漿率可低;合成漿料為主的方案,中溫、常溫上漿,低上漿率。
3、低上漿率上漿工藝
上漿率是經紗上漿后附著的漿料干重與經紗原紗干重之比,低上漿率上漿工藝是指經紗的上漿率一般比常規上漿率下降10%~50%,或者甚至下降更多。作為低上漿率上漿,嚴格的定義是指排除纖維原料、紗線結構等非上漿因素,僅通過漿料品種、上漿工藝技術變革獲得的上漿率降低效果,稱為低上漿率上漿工藝。
在保持高上漿率時所具有的漿紗性能條件下,較低上漿率上漿需要將決定黏結性的主要因素漿料分子賦予更佳的黏結成膜性能。由于漿料相對分子量數值較高時,其黏結力處于高位,因此提高黏結力可以降低上漿率;漿料分子鏈上具有強黏結作用基團時,黏結力較大,也可以降低上漿率。
上漿率降低容易輕漿起毛,嚴重時甚至無法織造。但上漿率偏小掌握確有優點:除成本降低外,可解決開車橫檔、干分絞處斷頭嚴重等問題,減少斜紋品種布面經縮浪紋疵點等。低上漿率上漿工藝主要可分為以下3種:通過對淀粉變性分子量的低降解控制,配以改善淀粉漿液潤濕性能的助劑、改善漿膜黏結性的助劑能夠顯著降低上漿率;在純棉、滌棉和純滌經紗上漿中,使用丙烯酸共聚乳液漿料不僅可降低上漿率,而且在少組分上漿時能夠低至常溫溫度應用;針對緊密紡、賽絡紡等結構緊密的紗線,可采用低上漿率上漿工藝,漿液配方、上漿方法按照傳統高溫煮漿上漿方法或者新方法均能進行。
免責聲明:以上部分內容或全部內容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違反廣告法等情況,請馬上聯系我們,我們會及時做修改、刪除處理!
友情鏈接:涵峰阿里旺鋪 | 高鋁水泥 | 機械油漆 | 導熱油 |
東莞市涵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電話:15322922536 粵ICP備14070393號 粵工商備P191612002296 地址:東莞市常平鎮橋瀝村揚坑路合益工業園186號 站點地圖xml